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访我校2010级校友林斐然

[发布时间]:2018-01-03 14:08:00[来源]:3499cc拉斯维加斯

   

 
    人物名片:林斐然,我校201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现为新京报记者,在校时担任校报记者站站长,创办《人文学报》并任主编,2013年10月获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大学生网络通讯社“十佳记者”称号。
 
    进入新闻记者行业三年,曾参与悬崖村、雷洋案、河北洪灾、罗尔事件等一系列社会热点的报道。求学路上,他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求职路上,他兢兢业业,迎难而上。谈及在校期间的种种过往,他轻描淡写而又幽默风趣,让人感受到这位直系学长的亲切可爱;但在讲述新闻采写的种种亲身经历时,却又透着一股子超越他年纪的老练和沉稳。他,就是我校2010级新闻学专业的校友,新京报记者林斐然。


 明确目标 笃定前行
 
    初入大学的林斐然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还有点社交恐惧症。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他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与向往。“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不断尝试。”林斐然表示,为了锻炼,自己在迷茫中加入了多个学生社团。此后,在各种社团活动摸爬滚打中,林斐然慢慢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加入校媒并成为一名记者。

    笃定要在新闻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林斐然在此后的学习中,广泛参与新闻业务的培训和采写工作,通过实践锻炼渐渐培养了良好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大学这几年,他参与《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组织的培训共计6次;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近百篇,采访题材涉及社会、文化、法制、汽车等多个方面;丰富而全面的采写经验,提升了他作为一名记者的综合素质,也训练出了他对文字独特而敏锐的把控能力,这种能力亦使其文章具有某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两年的东南网网媒实习经验也让他对网络新闻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所有的这些经历,成为了他今后在新闻道路上长足进步的重要资本。在校期间,林斐然曾多次被学校校报编辑部、人文学院授予“优秀学生记者”,荣获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大学生网络通讯社“十佳记者”。

    许多人会认为,这样优秀的记者一定在新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上都胜人一筹。但实际上,林斐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他认为,理论所学习的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总结,问题是新闻的模式、方法,甚至一些技术更迭太快了,许多专业知识技能需要在从业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显然,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独特见解。

    尽管如此,于他而言,学习仍然是重要的,只是不止步于课堂的被动接收,而是应该在课外多些阅读和实践。毕竟,在大学里,学习是一件极为自主化的事情,你的主动性决定了知识的储备量,你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决定了你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坚定信念 苦亦无悔
 
    凡事若能不失却信心,坚持不懈,必会有所成就。2014年,林斐然毕业走出校门,正式成为新华网的一名时政记者。谈到初为记者时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林斐然讲述了自己挖掘报道某地震局一副书记被指长期婚外情的来龙去脉。从在微博上发现线索,到联系采访,再到出稿刊发,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2个小时。这一新闻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阅读量,许多媒体进行了转发报道。林斐然说,让真实的新闻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作为校媒记者是比较难以体会“我们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这样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林斐然认为,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圈子,于其中所感受的,与真实社会记者的经历其实相距甚远。而走出校园后,自己在工作的前两年就深刻地体验到作为一名记者累并快乐的感觉。在轰动全国的某警察执法事件中,由于现场的交通、电力、通讯中断,他曾和报社失联48小时。在失联的过程中,他跋山涉水,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终得到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出独家报道。

    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自己有着一种不算崇高的使命感。那就是当新闻需要的时候,自己能够义无反顾地奔赴现场。他把自己看作是建构事实真相的一块砖,任何时候有需要,他都愿意,哪怕是只身前往。在罗尔事件中,林斐然也是第一时间去了深圳,并且用尽了一切办法,最终拿到了线索进行报道。

    追求新闻真相的路上虽然荆棘丛生,但林斐然坚定一份信念,苦中作乐,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喜悦。
 
  热心公益 追求正义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林斐然,生活中亦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在大学期间,林斐然参与支教活动、关爱自闭症儿童、走进养老院……“我觉得只要力所能及,能做一点是一点。”林斐然认为,自己之所以从事记者这一职业,也就是源于内心那份对善的追求。他说,记者的就应该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通过自己的努力惩恶扬善,传递正能量。

    他谈到,在新闻工作中,有时也参加公益类活动,自己也在其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或许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或许是因为人心之善,许多媒体人也是公益人,如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小孩子能够吃上一顿营养的午餐,著名记者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林斐然认为,新闻的本身就是一种善意。“惩恶扬善、帮扶弱小,这些应该是新闻的本来之义。但是不应该是一种义务,而是职业行为的落地体现。”
虽然从事记者职业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在与林斐然的谈话中,我们感觉更多的是沉稳与老练。“你有感到疲倦的时候吗?”当被问及当前的职业感受时,他平稳地说,在跑新闻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事,虽然有些让人唏嘘,但他还是始终热爱新闻。他认为只要新闻有尊严,民众才有尊严;只要新闻有力,社会就有力。

    25岁的林斐然,他用实践证明,追求真相需要正义感和行动力。“记者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用他的责任捍卫尊严,用事实反馈民生,用他的心灵感悟生命,用笔头抒写伟大,用勤勉执着缔造属于新闻人的传奇。
 
    采访手记:第一次联系林斐然学长时,因为他有事忙,没及时回复电话,后来他郑重地回复了我们一条信息。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以作为被访对象的身份,对这次访谈做出了高度的配合。作为学长,他深知一名新闻专业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必备素质,在访谈结束后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专业学习上的诚恳建议。或许,这次的采访是他在引导我们如何去做一次专业的报道,而这正是一位资深新闻人高素质的体现。
(李甜甜、王艺惠/文)
上一篇:下一篇: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XML 地图